走起!新余网络大V组团看高质量发展中的“工小美”……

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,9月29日,中共新余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心组织开展了“新余这十年 网络大V看发展”活动,市属新闻单位融媒体记者、网络名人以及自媒体骨干兴致勃勃地深入渝水区和高新区等地采风。

大家随看随拍,随听随写,随走随发,第一时间分享各自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、所感所悟。采风团以乡村旅游、产业振兴、工业腾飞等为切入点,深刻感受到了渝钤大地正在发生喜人的巨大变化。

清新的空气、洁净的农家小院、整齐的连排小楼……走进珠珊镇沙头村,秀美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呈现,到处都是水乡田园的韵味,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场景。

近年来,沙头村充分发挥横板桥村交通、资源优势,以“红色横溪”(横板桥村原名横溪)为主题,着力做好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的保护开发,儿童之家、农事体验园的建设和村庄环境面貌的整体提升,让沙头村变成红色教育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胜地。

▲罗坊镇东边村。

与之相隔20公里的罗坊镇东边村,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。东边村的“蝶变”要从大力整治空心村说起。十年来,东边村将所有危旧房陆续拆除,新建房屋统一规划,对所有房屋统一墙面粉刷,统一坡屋顶改造。同时,兴建了党群连心广场、村史馆,让村中处处是花园、果园和菜园,现在村庄环境堪比城市公园。

▲东边锦园休闲生态基地。

人居环境改善了,群众致富大门也打开了。2019年下半年,东边村以“公司+村集体组织+农户”形式,着手打造东边锦园休闲生态基地。锦园自开张以来,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,门票收入1500余万元,带动了村民就业和草莓、蔬菜、白莲种植等新型业态发展。据统计,锦园共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,其中固定员工60余人,每人年收入3万元以上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5.46万元,带动村民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。

看乡村产业振兴,描绘幸福美好明天

▲姚圩镇姚圩村水上蔬菜种植基地,村民正在采收空心菜。

天更蓝了,地更绿了,道路更通畅了。秀美乡村建设除了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渝郎回乡创业。“我从外地回乡承包百亩水田发展产业,采取立体种养模式,水上种菜、水下养鱼,有机空心菜很受市民的欢迎,可以卖到4元/斤。”姚圩镇姚圩村水上蔬菜种植基地老板艾金平说,村里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多,农村更加宜居,更加秀美了。

▲姚圩镇红山村村民龙志琼正在手工缝制垒球。

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十年来,姚圩镇全力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大力扶持南村艾草、七里山蜜桔、水上蔬菜、色块苗木种植、黑山羊养殖等村级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,全力推进“一村一品”产业融合发展。

产业发展起来了,村民是直接受益人。“我们是彝族人,从贵州山区移民到这里。以前要么种地,要么外出打工,现在村里有产业,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,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”姚圩镇红山村村民龙志琼聊起十年来的变化,越说越起劲,越说越高兴。

春华秋实十余载,砥砺奋进正当时

▲新余博迅应急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。

走进新余博迅应急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,大家透过灭火无人机、轻微型智慧消防救险车、消防机器人等现代化应急消防设备,一睹高新技术产业的魅力。一位网络大V叹言:“印象中我市是个老工业基地,这里让大家感受到新余这十余年在重塑工业经济,不断进行产业融合升级,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心与成就。”

除了将高新区博迅应急安全产业园打造成工业旅游打卡地,近年来,新余还充分利用现有工厂的厂房和工艺流程等,擦亮“工业旅游”这张名片,因地制宜开发出三条工业研学旅游线路。

▲马洪办桂花村花木里。

桂花村位于高新区马洪办事处东北面,新建设的环城路从南到北经村西而过,到市区不过半小时车程,而桂花村的花木里自然村村道直接“入圈”到环城路。

桂花村原来是一个外人都不愿意来的偏远村落。“桂花村地处偏远,过去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。每逢下雨,路面泥泞不堪,骑车的人只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淌着泥进村。”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廖青青告诉记者,近年来,花木里依托高新区发展,通过工业牵手农业,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,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,乘势而上,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美化、绿化村容面貌,改善村民生活质量,成为环境优美、生态和谐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典范。

发展不负好时光的新余,未来可期。


分享